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、文化自信、国际传播、话语权提升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,我国的对外传播也踏上了新征程。但当前,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仍不及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。据近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联合沃顿商学院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度最佳国家报告,中国文化影响力排名全球第21位。这种“不相称性”意味着中国必须同步提升文化的全球影响力,这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。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、新要求,理性认知对外传播与全球文化影响力,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提升其全球文化影响力,将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提升中国全球文化影响力 面临的新机遇
第一,世界对中国的积极认知,为提升中国全球文化影响力创造了新的契机。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官方网站海外网调查,总体来看,当前境外媒体对中国改革发展新前景的认知态度积极,同时对改革成效充满期待,特别是在美国全球领导力备受质疑的时代,国际舆论乐于见到一个更愿意承担责任的中国。中国智慧、中国方案、中国力量的凸显,为对外传播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。中国倡导的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、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主张、“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基本方略,既是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,也是对外传播的新使命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对外传播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、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的思路,有助于中国价值观的全球传播。
第二,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全球文化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共同愿景。在新时代,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,中国正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。未来,中国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。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是对外传播的坚实基础,在此基础上,才能更好地“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讲好中国故事,展现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,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”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等载体,中国不仅可以与沿线各国普通民众分享中国经济繁荣,还有助于分享语言、文字、艺术和思想价值观等优秀文化要素,交流互鉴,共同打造未来的利益共同体。
第三,习近平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”的理念为全球文化影响力提升坚定了自信。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识之一。“传播中华优秀文化,宣介中国发展变化”是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。倡导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,不仅强调对外传播方式的创新,更是强调新时代的大国自信,以开放心态与世界平等交流、对话。它既强调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,也强调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。在习近平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”的理念中,中国故事是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,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故事,也是文明交融的中国故事,是反映丝绸之路精神的人类文明故事。
对提升中国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新要求
当前西方世界普遍陷入“后西方”“后秩序”“后真相”的时代困境,中国抓住中华文化吸引力凸显的窗口期,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,给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滋养,不断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,但新时代也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。
第一,高度文化自信是全球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基础和前提。人是文化的存在,中华文化反映在中国人身上。中国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有赖于中国人精气神的提升,有赖于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继承革命文化,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”。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、更深层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当前掀起的新一轮中华文化热,包括《国家宝藏》《朗读者》《经典咏流传》等原创精品节目的涌现,都在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,也使对外传播更加有力、有效。但总体上看,文化自信不够坚定,文化自觉的高度不够,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。费孝通先生指出:“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,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,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,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,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,和其他文化一起,取长补短,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、各抒所长、共同发展的共处原则。”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提升的必由之路,只有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觉力才能形成文化自信的底蕴。
第二,弘扬优秀文化成果是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的关键。当前,优秀文化成果还不够多,是我国文化世界影响力不够大的现实瓶颈,应集中注意力,沉下心来,创造和弘扬优秀文化成果。一是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核心,克服泛化倾向。文化分三个层次,即理念层次、制度层次和器物层次,其中,理念层次是核心,它包含信仰、价值观等人生最根本的问题。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文化、陶瓷文化、茶叶文化、戏剧文化、小说文化、史论文化等都包含着理念层次的内核,也是在这个内核的孕育下产生出来的。在传播过程中,应当以理念层次为内核,并辅以多种文化手段将其展现出来。二是应当突出最具中国特色、最具时代风貌的当代中国文化传播,克服“重传统、轻现代”倾向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,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,也是令世人感兴趣的部分。比如新时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和平文化、和谐文化、人本文化等。三是重视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播,克服窄化倾向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。中华语言文化包含三个层面:一是民族共同语和国家通用语——普通话,它较为典型地反映着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;二是汉语方言文化,它是中华文化的地域体现,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;三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化,它闪现着我国各民族的智慧,是文化多样性的另一种体现。系统的中华语言文化传播有助于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文化。
第三,搞好多元公共外交是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有效方式。中华文化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,应当采用多元化、多渠道的传播方式。其中,多元公共外交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,能够有效建构互信,助力全球文化影响力的提升。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将公共外交定义为“政府和公众(包括社会组织、企业、媒体和个人等等),从各自角度,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,说明本国政策,回答关于本国的问题,同时了解对方观点的国际交流活动”。传媒学者王莉丽指出,“多元公共外交”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权利系统,主要由国家权力、思想权力、舆论权力和经济权力构成。在这一系统中,政府是宏观政策和行为规则制定者;智库是思想源泉,也是最具公信力的行为主体;媒体是舆论扩散器和媒介镜像构建者;企业则体现了系统中的经济权力。这一系统的高效运转,将有效提升全球文化影响力。
(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‘一带一路’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研究”(17ZDA285)阶段性成果)
(作者系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、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)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-中国社会科学报
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 投诉邮箱:servers@pku-ypzk.org.cn
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备案:京ICP备2021000398号-1
编辑中心: 元培智库 技术支持:燕园人合技术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