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名策府
当前位置:经营 > 所有内容
职业教育:拒绝傲慢与偏见的“封建凝视”
来源:元培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-02-19      浏览:1033

  近年来,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,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,优化学校、专业布局,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,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,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,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才资源支撑。


20181128145153_1450.png


  目前,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。新时代的职业教育,在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、解决劳动者创业就业、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,可以说是一枝独秀、功不可没。特别在高速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,新增技术技能人才70%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。


  最近,北大博雅•元培工匠就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,综合各方面的声音,结合近年来我们职业培训的实践体会感到:都明白要加快“转型升级”,但却苦于“设备易得,技工难求”“一将易求,千军难得”。即便开出高薪,也招不到或招不足十分满意的技工。究其原因,最主要的还是有些人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去“凝视”,傲慢的传统封建思维作怪,根子在“口头重视”而“行实不至”,让职业教育沦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“独舞者”,职校毕业的学生成为不受待见低人一等的“坏学生”。


 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:


  一是看法有改变,但观念有偏见。国家的重视,改变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短视傲慢。但中国几千年“学而优则仕”的封建传统在一些人思想中根深蒂固。曾经记得,北大学子退学读技校的新闻一出,社会各界惋惜声一片;如果有职校生考上北大清华名校,则点赞声一片。有的家长甚至提醒“不要和职高生混”,流露出的是对职业教育的一种潜意识的歧视,说到底是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。


  二是硬件有改善,但还是不够硬。有些地方和部门对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和重视不够,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、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其他学校,许多地方把职业院校放在中招、高招最后批次录取。特别是县级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,有些仍停留在“一支粉笔、一本书”的落后水平,缺乏专业教师,没有配套实训设备,学生参加实训锻炼、顶岗实习的机会很少。


  三是就业率虽高,但质量不够高。职业教育相对比较好就业,但待遇还是偏低,低端工种底层次工作较多,从事在择业、升学、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,这些问题助长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。现在职业教育近乎于“平民教育”的代名词,几乎没有领导干部、社会名流的孩子上职业院校,就连反复强调职业教育重要的人的孩子也未必愿意去。


  四是学历虽升格,但偏离职业性。当前存在唯学历倾向,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追求学历“升格”,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就业导向。校企联合共育、现代学徒制在推进,但一些企业不愿主动“掏腰包”,有些职业教育机构对产业发展、市场人才需求研究不够,盲目扩大规模、盲目招生,不利于就业结构优化和缓解生产一线紧缺技能型劳动者的矛盾。


  五是质量有提高,但实操性不够。不少职业培训机构满足于“在黑板上耕田”“在课本上开机器”“在图纸上谈信息化”等等,职业教育这朵“野百合”独自待在山谷里,就不会有春天的到来;职业培训工作,只有站在田埂上、守在机床旁、蹲在车间里,紧贴结构调整、密切服务城镇化和中小企业发展,精准对接社会发展用工需求,才能为职业教育赢得应有尊重。


20181128145233_4586.png


  众所周知,一直有人慨叹西方制造的精密耐用可靠,纷纷引进西方设备,使制造业升级成为“洋装备”盛宴。但确少有人关注职业教育在西方制造中的基础性作用。比如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有26%的人选择上大学,而超过58%的学生选择上职业或专科学校,学习和就业“无缝对接”;新加坡则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,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,走出符合国情的“教学工厂”;英国推行现代学徒制工读交替,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,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,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,很多百年老店闻名于世。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,但也绝不可以趴在巨人的背上止步不前,最基础的工作是把职业教育做强做大,在制造业升级之路上镌刻中国符号、谱写中国乐章。


  当然,北大博雅•元培工匠认为,针对一些人对职业教育的傲慢与偏见,我们感到并不是一厢情愿的“玻璃心”式的“伤不起”。毕竟,一家企业、一个国家,需要不同的人才,需要不同类型的能力。存在“傲慢与偏见”的人只是少数,但是,哪怕甚至是一些少数的所谓“精英人士”,一样改变不了“蓝领工人”地位越来越高的历史潮流,因为这也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基因的尊崇与珍惜。有句话说得好,“倏变于道,殊途同归”,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,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,必将为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座。


  思想上的“破冰”,才能带动行动上的“突围”。国家层面的决策和推动,必然铸就职业教育迎来崭新春天。2014年,我国提出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,前不久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等等,从顶层设计、校企合作,到产教融合、“1+X”证书制度改革等,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,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更加畅通,这正是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、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,正是为了对接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。


  国家是到了深度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的时候了,当人人尊重职业教育,人人关心职业教育,一定会出现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尽展其才,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生动局面。而只有当走出职业院校培训的学生、生产一线的劳动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时,职业教育这朵“野百合”,才会开遍祖国的万里河山,在时光的雕刻中涌现更多的“大国工匠”,为更高更强的“中国制造”构筑起坚固的基石。

20181128145251_8497.png

元培商学院总院 北京元培商学院 燕园人合集团 元培工匠研究院 元培信用 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工信部 民政部 科技部 市场监督管理局 商标局 元培工匠鉴定中心 燕园人合联盟 海南省元培商学院 智库信息网

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   投诉邮箱:servers@pku-ypzk.org.cn

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备案:京ICP备2021000398号-1

编辑中心: 元培智库   技术支持:燕园人合技术中心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094号